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互联网 +”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发布时间: 2017-7-10 08:38 浏览次数: 1579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教育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呈现了融合与创新的新趋势。本文从破解教育难题的视角,梳理和提炼了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新方向。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对互联网+教育内涵的认识,互联网教育应用的阶段特征分析,以及详细阐述了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面、基于大数据的精细管理和教育治理方面的新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可能出现的新方向。

一、引言

中国的各行各业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15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行业结合,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1]2015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

在教育领域,2015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3]20162月,教育部下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将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有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对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部署,作为作好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与指导、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署的重要任务”[4]

互联网+”就像一个魔法棒,“+”到哪,就把变革和创新带到哪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新的行业形态,其改变教育领域的力度、速度和颠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正在围绕其展开。在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给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与挑战。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面对并适应互联网+”,认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了解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特征,摸清当前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改变和发展趋势,并探讨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方向。

二、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互联网教育应用的阶段特征

互联网+教育意为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推动教育变革[5]。秦虹、张武升把互联网+教育定义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并非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教育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各种学习平台,而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增强教育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教育变革[6]。陈丽教授通过对互联网+教育的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将互联网+教育定义为特指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级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这类教育服务的理念和组织方式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是在线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具有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特征”[7]。从这些互联网+教育内涵的认识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的深层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化实现对教育体系的升级与重构。

教育行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甚至更早,这期间可大致划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等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搭环境

基础环境的搭建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网络和信息化设施建设是起步阶段的重要任务。初期建设以网络和硬件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软件系统和数据建设。网络方面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北京教育信息网为代表,各级各类教育数据中心和教育云平台以教育部建设的省级数据中心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eduyun.cn/)为代表。基础环境建设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经阶段,只有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应用、融合与创新。

()应用阶段——用技术

这个阶段,信息技术走入了中小学课堂。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多媒体设备以及代替了板书的PPT得以普及,有些教学走进了计算机教室,师生交互的方式和力度改变了,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数字资源被大量应用,技术带动了教学的改变,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教学面貌一新。这些只是在形式上和方式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表层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师生地位等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

()融合阶段——提水平

融合意味着由表及里的深度整合。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入,教师不再满足于运用技术解决具体的问题,而是借助技术的支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教师从课堂主角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辅助者,实现了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技术改变了教育者的思想,技术应用和教育实践已难以剥离。

()创新阶段——改体制

通过滴滴打车,以互联网技术为首的信息技术对出租车行业实现了重构和变革。同样,互联网+教育也正在推动教育的服务模式和传统学校教育发生变革。这种变革取向决定了互联网+教育将会对传统学校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提出挑战,其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推动教育制度改革,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开放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系来解决深层的教育需求问题。创新阶段的关键角色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规划决策者[7]

沿着这样的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教育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前两个阶段是技术支持人员主导的技术建设和技术应用,后两个阶段以教育问题和行业需求为出发点,重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体制上的变革。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教育从融合阶段向创新阶段发展的拐点,它不是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教育实践的效率和美化展示性形式,而是引发了教育供给侧改革,它意味着互联网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正在重构教育服务体系,正在引爆教育系统的一场深刻革命,有可能对传统学校和班组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呈现的新趋势

()互联互通的优质资源共享新趋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我国各地区基础教育领域中数字学习资源的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顺利开展,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落实,以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圆满收官,基础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匮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共建共享呈现出一些新方式和新特点,同时,师资力量作为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共用共享。

1. 数字学习资源的校内校外共享

互联网+教育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了校内校外共建共享和持续进化的生态环境。由于工作量大、时间有限等原因,中小学教师很难自行从无到有去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但社会化商业资源又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应用需求,因此,教师往往会对外来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适应性完善,生成一个可用性更高的新资源。这样的资源在后续的共建共享中还会继续被其他教师进行个性化完善和修订,其可用性和适用程度会越来越高,这种资源进化的实现是非互联网+”时代所不能做到的。

目前,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一些基于名师社群化、同课异构在线化、体系化和本地化多次生成来打造资源进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共建共享应用已经投入使用,并提供了大量开放性资源,在教师中大受欢迎,反响良好。老师走起就是这样一个应用案例。老师走起是面向在校教师的专属交流平台,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科教师,分学段学科精选匹配,能够实现动态智能推送资源。同时具有教师动态、即时聊天、微课、活动等多样化的交流互动方式,建立了荣誉激励机制。其目标是促进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时拓展同行间的人脉资源,方便教师教研与交流,在互相启发和不断成长中提升资源质量、适用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8]

老师走起倡导互联网时代的参与方式,贡献一个微课,可以获得整本书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运用外部资源来带动校内资源的生成,并在教师们对资源的生成性改进中实现生成性学习资源的持续进化。

2. 强校和弱校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共享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仍不平衡,尤其是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即使在同一地区,教育均衡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短时间内仅依靠政策保证、资金投入、师资调整等途径来解决教育均衡问题依然是困难重重。在互联网+ ”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发达地区的学校带动落后地区的学校,充分汇聚多方优势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保障,实现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共享,整体上提高办学水平。

成都的捆绑模式是强校与弱校之间共享优质资源的典型案例。20037月起,成都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将优质学校或城区学校与一般学校或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的捆绑捆绑不是仅搞几次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活动,而是将一所强校与一所或几所弱校长期捆绑在一起,深层交融为一个发展共同体,利用强校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等优势来带动薄弱学校,实现办学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并且制定相应的机制,保证了捆绑校间荣辱与共,以及捆绑发展的长期有效,从而实现弱校办学效益的快速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汤敏的双师教学模式则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共享优质资源的典型案例。双师教学同样借助互联网,一端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优秀教师在远程讲授,一端是乡村学校的教师在课堂现场配合教学[9]。对于乡村教师来说,通过这种陪伴式的教师培训,长期由优秀教师提供示范,跟踪学习教学全部过程,在自身成长与教学方法的提高方面会有显著提高。当然,互联网的这一端不仅可以连接人大附中,还可以增加各省市的其他优秀学校,让乡村学校具有多样的选择,实现个性化与多样化教学。

这种跨校跨区域的全方位或长时效的资源共享模式,通过深度共享共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等,能够帮助改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是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均衡解决方案的有效补充。

3. 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转型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不仅要解决有无的问题,更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政府通过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学生、家长的直接教育供给。在互联网+”时代,有了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持,在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基础上,教育公共服务更能进一步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个性化需求的针对性满足。http://www.cedumedia.com/i/8814.html

来源:中教新媒体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