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校园APP可别再任性

发布时间: 2019-1-7 15:48 浏览次数: 1263

    摘要: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近年来,做作业、查成绩、上网课等学习类APP纷纷涌现,呈现出泛滥之势。一些学习类APP能有效服务教育教学,而另有一些学习类APP打着“互联网+教育”的旗号,向中小学生兜售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以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容,不仅不能有效服务教育教学,反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健康成长。

  学习类APP还存在“圈钱”弊病。比如,诱导中小学生花钱玩游戏、以教育之名行广告之实等。不少学习类APP其实是运营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共同发起,它们在“教育信息化”的掩护下,大举进入校园,强制学生付费使用。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一款学习类APP需要付费才能查分,价格从每次10元到包年365元不等。学校与商家如此联合创收,无疑是在推卸教育服务责任。

  此外,一些学校要求使用的学习类APP过多,从做作业、查成绩到课外阅读等,各有各的APP,学生疲于应付。一些学校不仅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还有APP作业,即便在减负名义下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处在监管之外的APP作业却是免不了的。老师减了负,学生却增了负。有的学习类APP以免费为幌子私自收集学生信息。诸多乱象让家长、学生怨声载道。

  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可谓正当其时。根据要求,学习类APP进校园,要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把好审查同意关。按照这一要求,如果有害APP蒙混过关,进入中小学校园,就要追究学校的选用之责和相关部门的审查之责。

  更值得称道的是,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商人无利不起早,一旦学习类APP不能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运营商还有运营学习类APP的动力吗,学校还有强推的诱因吗?这一要求考验执行力,要防止可能的变相、隐形收费。为此,各地应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畅通学生及家长举报不良APP及其牟利行为的渠道。

    来源:海南日报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