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人工智能热潮:莫跟风 防虚火

发布时间: 2019-1-3 15:59 浏览次数: 1139

摘要:

如今,人工智能成了香饽饽。面对高校扎堆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以及铺天盖地的各种人工智能产品,韩力群认为其中不少是盲目跟风,“这是很危险的势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一千多年前的古诗,可以贴切地用来形容当下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太火,火得太快,让人始料未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力群就有如此感觉,她想起十几年前与同行们为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而奔走呼吁的情景:“那时候很多人对人工智能避之不及,还有人认为它是伪科学。”

  如今,人工智能成了香饽饽。面对高校扎堆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以及铺天盖地的各种人工智能产品,韩力群认为其中不少是盲目跟风,“这是很危险的势头”。

  这不是韩力群一个人的感受。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与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许多专家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为什么要跟风?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陆汝钤直言,我们的研究者缺乏自信。

  “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做得不错,但基础研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海峰指出。这位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遗憾地说,我们目前用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等,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专家们看来,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人工智能需要做好基础研究,少一分跟风,多一分踏实。

  投资还是投机

  从切实可感的手机、家电,到高深莫测的阿尔法围棋、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眼球,以及资本。根据国外调研机构数据,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额达152亿美元,中国占48%,位居第一。

  人工智能仿佛一支神奇的画笔,各行各业都想拿它来添彩。但在韩力群看来,那些从各个领域涌入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者,不少都是投机者,使得这股人工智能热潮里充满了噱头与忽悠。

  何以见得?比如家电领域,人工智能成为新卖点,借助物联网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语音控制等。但韩力群认为这还称不上人工智能,只是“信息家电”。“是否智能要看有没有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或者一些类人或类脑的功能。”

  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乔俊飞看来,现在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只停留在会“看”和会“听”的水平。如果一个人只会看和听,能否说明有智能?显然还不够。“但我们把‘看’和‘听’代替了全部的智能。”他说,很多所谓的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上只是在做语音识别、图像处理,门槛很低。

  不做“快餐式”研究

  专家们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个危险趋势是,热衷于开发人工智能的应用,但对基础研究不够重视。

  “我们现在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乔俊飞认为,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之间,要把目光更多投向后者。而想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上获得根本性的突破,需要数据重组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高。

  算法、算力、芯片、开源平台等,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但这个基础目前大多由欧美国家掌控。韩力群坦言,一些重要的算法都是国外发明的,我们的技术太薄弱。此外,芯片方面我们也长期受制于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掣肘会更明显。再比如开源的软件和体系架构,“我们国家有一些,但相比美国,差距明显。”王海峰说。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为人工智能设立申请代码,集中受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据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副主任张兆田透露,目前已收到2800多项申请,不过任重而道远。“比如一些算法可能在某些领域很成功,但换到另一个领域就不那么有效了。”他说,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需要一些通用算法等基础理论的突破,我们目前的研究还不够。

  内功不行,人工智能再火也只是虚火。练好内功,需要踏踏实实,而不是做“快餐式”的研究。韩力群提醒,如果跟风者、投机者太多,靠谁在基础研究上去取得突破?

  呼吁有序发展的“指挥棒”

  不仅要加强基础研究,而且要规范行业发展。人工智能火爆的背后,是发展的无序。

  目前,很多地方都将人工智能当作重点产业来规划和扶持。“甚至一个省内的十几个地级市都在发展人工智能,而且规划都很类似,最终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提醒,如何让全国各地既能形成合力,又能保持特色,亟须考虑。除了地区的不平衡,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平衡。乔俊飞强调,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互联网企业,实体产业很少。这些行业的待遇不足以吸引人工智能人才,但如此持续下去,退潮可能很快到来。

  要避免退潮,还要对人工智能产品本身进行规范。韩力群指出,号称人工智能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如何判定它是不是忽悠?没有标准。“有没有智能,智能是什么水平,是智能还是弱智?需要建立一个适合评价人工智能的智商水平的指标体系。”她说。

  韩力群认为,标准是一个指挥棒,有引导作用,可促进人工智能产品不断提升智能水平。其实,整个人工智能行业都需要一个“指挥棒”,引导大家把人工智能这股热潮推向更高更持久,而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本报记者 陈海波)

来源:光明日报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