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基于极简主义的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为例

发布时间: 2019-10-11 09:52 浏览次数: 1498

【摘要】极简主义“简洁即美、少就是多”的思想理念为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 是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以“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对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极简主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称为微模主义或简约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兴起的艺术派系,其主要特点就是将设计的色彩、元素等进行简化,剔除不必要的色彩和元素。[1]它的核心本质是简明质朴、突出要点、实用高效、以少胜多。无疑,极简主义为新时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教育技术领域的极简主义指的是在诸如教育平台选择、工具开发、经费投入、内容设计等教学工作中,按照简洁凝练的思路原则,采取优选整合、化繁为简等方法,着力将烦琐、冗杂的东西简单化、便捷化,从而实现好学好用、快捷高效的目标要求。

(二)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2012 年8 月推出的一项针对个人或企业用户的订阅服务。[2]它是可实现一对多信息交流、信息集成的平台,目前已被政府、事业和企业单位广泛采用,进行相关信息的发布、传播和交流活动。

二、基于极简主义的“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普及,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为有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并探索移动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平台开发团队基于极简主义的思想,开发了“教育技术微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并于2016年7 月正式上线。本平台注重提高师范生及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完善。通过本平台,用户可以快速获取前沿信息和实用技巧,提高教、学方面的技能。平台的自定义菜单共分为两级:3 个一级菜单,每一级菜单下各包含5 个(共15 个)二级子菜单。

简单易学、方便实用,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是极简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平台建设中应遵循和把握的原则。因此,在本平台建设中,团队按照这一标准要求,进行思路确定、设计筹划、结构安排和技术运用。

(一)开源、免费的开发平台

建设之初,在移动平台选择上,团队面临着三种情况的选择:自主开发移动平台,需要技术和经费支持,成本高;市场上现有的移动学习平台,虽然专业性强、功能多样,但存在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且有收取费用、占用手机内存、操作步骤比较复杂等问题;微信群体广泛、用户众多,而且微信平台具有开放接口,开发成本低、交互性好,资源存储在云端无须下载,具有轻量、实用等特点。最后通过权衡,基于对用户简单易学、实用节俭的学习需求的考虑,团队确定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工具。

(二)小而精的受众定位

知识多元、信息多样、技术多重的时代特点,要求微信公众平台在建设原则上把握简明精准、以一带多,做到“融”“凝”“简”,简约而不简单。“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的用户主要为政府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各级各类教师和师范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三类。因此,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内容安排、界面布局和设计风格都紧紧围绕不求“高大上”、只求“小而精”的定位去思考、筹划和展开。基于以上的思路原则,平台设计的资源均以教育为主,力求专业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既有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介绍,又有优秀课件、交互教材的展示;在开阔教学对象与普通用户视野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与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的前沿知识。截至2019 年4 月2 日,平台用户数达1074 人,总浏览量达21.1 万次, 清博(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研究分析全球社交媒体数据,主要基于各大媒体平台开展关系与价值指数评估)指数在“教育技术”类别的平台(除公司运营外,实际应用于教学的平台)中排名第二;新榜(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业服务平台,衡量传播价值、品牌价值、投资价值,已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价值标准)指数在“教育技术”类别的平台(除公司运营外)中排名第一。

(三)接地气的应用设计

“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的设计层级共分为一、二两级,其中一级菜单有3 个,每个一级菜单下又分别包含5 个二级菜单。一级菜单名称分别为“我学微课”“快乐分享”“关于我们”;二级菜单在功能上采取与第三方网站直接跳转链接的方式,实现“一即是多”。一、二两级菜单主要可以实现信息发布、交流讨论、实时调研,以及资源的存储、整合等教学功能。

教育资源建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做到能用、好用,方便高效。“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在功能设计上,遵循用户体验为本、聚焦中心任务、突出简单好用、促进教学应用四个要点来布局。平台内一、二级菜单设计简洁,内容均以教育为主,做到了对无关内容的“断舍离”。这些功能设计,注重应用和解决问题,用户打开即用,一学就会,实现了操作“零障碍”。

下面,以三个模块为主做重点介绍。

1. 实用技巧

“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着眼用户需求,将团队编写的软件或在线网站教程整合到“实用技巧”模块, 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工具箱和资源库。

平台的用户主要为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各级各类教师和师范生三类。因此,平台中“实用技巧” 模块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界面布局和设计风格都紧紧围绕简洁明快、助教助学、为用而建这一重点去定位和展开。“实用技巧”模块坚持定期、定向、定量推送,于每周二晚21 点至22 点推送一篇原创文章。推送的文章、图片、视音频等内容集中,多与教育相关。主题紧扣用户的需求,系列化展示多种实用技巧,如“配色技巧系列”“图片优化系列”“在线协作工具系列”等。这样有助于用户在使用中把内容快速归类和系统化。目前,原创推送已有26 个系列,共计106 篇,内容主要为实用工具类软件介绍和在线网站使用技巧介绍。对推送的内容严格把关,力求新颖精练、简单实用。该模块成为本平台关注度、点击率较高的模块之一。

2. 互动交流

“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图文、声音或者视频等形式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为学习者创造立体化的学习社区环境。 

目前,平台主要应用于专业课教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两个方面。为方便师生、生生间线上即时互动,增强助教助学效果,本平台特设“互动交流”模块。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各级各类教师和师范生可借此模块,随时就学习中某一重难点问题和研究热点,发表观点,展开互动交流。具体使用方面,用户通过点击“快乐分享”进入“互动交流”模块,可跳转至第三方平台——“兴趣星球”。这时,用户即可与教师分享通知通告、教学应用、教师培训和学习感悟等内容。这一功能方便快捷而实用,是绝大部分微信公众平台不具备的,颇受用户喜爱, 拥有较大的粉丝量。

3. 作品展示

“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展示各类优秀教学资源供用户浏览,用户可以观摩、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制作思路、内容和方法,进而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化为己用。“作品展示”模块中的资源均属于生成性资源(用户通过学习后制作出的案例作品),主要为团队历届成员和学习者优质、原创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故事、课件网站、交互教材、视频和音频等五种形式的数字媒体资源。这些内容是经过分门别类筛选的,目的是为用户集中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近三年来,本平台先后展示《孙子从美国来》《电视照明》《蔚县剪纸》等数字故事、课件网站、交互教材、视频和音频类作品,共计79 件。其中,由团队成员制作的《武强年画》《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细胞有氧呼吸》《谁来给我自由》等12 件作品,分别在国际、国内荣获奖项。今后,本平台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及社会开放资源,不断丰富平台内容,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围绕本校师范生专业课教学、教师培训两个群体进行的综合问卷调查情况看,用户普遍认为本平台的应用方便快捷、简单实用,成本低、效果好。下面,就教学应用情况,分两个教学群体先后做一介绍。

(一)“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专业课教学时,一般情况下可借助“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实施教学。借助本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 可以即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016 年至2018 年,团队连续三个学期依托本平台,在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课“媒体理论与实践”和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中进行了教学应用。

其间,主要运用到平台中的“作品展示”“互动交流”“问卷调查”等模块。下面,以“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课题为例做应用介绍。该课题通常安排两次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数字故事”相关内容。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需将预先准备的与“数字故事” 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至平台,以便安排学习者带着问题观看“作品展示”模块中的优秀作品;学习者则随时可在“互动交流”模块内就所看案例的感受或疑虑展开交流与讨论。之后,教师就学习者的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教学目标、内容及环节,以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再次引领学习者对课前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借助第三方平台“雨课堂”的弹幕功能,让学习者匿名自由表达想法。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即时与教师互动交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接着,教师带领学习者共同总结探讨“数字故事”的思想主题、组成要素和制作方法。课堂教学后,学习者在经过课堂学习,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对“作品展示”模块中相关案例的学习,就基本可以按照教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动手制作出一份完整的“数字故事”作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简洁明了、生动直观,便于接受。

第二课时:小组“数字故事”的展示与评价。课堂教学中,学习者首先分组逐一展示“数字故事”作品。学习者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第三方链接,跳转到微信公众平台链接的第三方——问卷星,即时完成组间互评与组内自评、互评。在每组作品展示之后,教师也可对该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分别从作品质量和汇报表现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包括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要素多元、客观准确。

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可在“互动交流”模块提出疑惑,分享学习经验,完成知识迁移。教师可以利用后台“消息管理”发布课后学习任务或要求, 亦可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做单独或统一回复,减轻重复解答的负担。在该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可即时对学习进程实施监控,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另外,在征得学习者同意后,教师可将优秀的“数字故事” 作品放到平台“作品展示”模块,供学习者和其他用户观摩、学习。这样既可激励学习者提高学习、创作兴趣,又可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案例。借助本平台, 教师和学习者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参与度。

本平台在教学管理上有一个便利之处——教师可对学习者进行分类管理。在教学对象关注平台之初,团队即可在后台的“用户管理”处对学习者进行分组设置标签。借此,教师可随时有针对性地给学习者发送作业要求,无关用户则不会被打扰。

(二)“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在教师培训中,对非本校教师开展现场教学,也通常借助“教育技术微学习”平台实施。近年来,借助本平台,团队先后开展了“国培”“省培”,以及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等各级各类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培训人数约达2500 人次。其间,主要运用到平台中的“问卷调查”“我学微课”“实用技巧” 等模块。

来源:数字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