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熊丙奇: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发布时间: 2020-7-14 08:28 浏览次数: 1120


最近,有媒体援引武汉某高校校方消息称,该校整合相关学院与科研资源,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以推动学校进行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技术的能力。该校将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未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生态会如何?教育领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后疫情时代将会呈现全新的教育生态,“线下+线上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会让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另一种观点则提出,如果不摒弃教育过程中的功利主义,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那么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生态或许不会有明显变化。这就涉及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中使用人工智能。笔者以为,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不应该只追求教育技术现代化,而应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制度,应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实行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这是很多推崇“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者的一致理念。事实上,我国有的中小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并通过采集学生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等,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人担心,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学生信息,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也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笔者认为,这种担忧虽不无道理,但也不必过分强调人工智能被引入教育之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以何种具体方式采集学生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大数据在学生评价中的使用为例,有的学校在校门、教室、食堂等多个场景中都安装人脸识别或打卡系统,以此记录学生全周期的活动轨迹及信息,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就有侵犯学生隐私的嫌疑。而有的学校大数据赋能教育的实践是,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写实、个性化日常评价以及学生自己上传的学习生活记录来采集相关信息,之后用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这种做法坚持了基本教育伦理,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而非把评价都交给机器。这就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既充分发挥了人工智能在推动教育变革中的潜能,又最大程度考虑了学生们的感受,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这种理念和做法理应在更多学校进行推广和普及。

在今年因疫情而进行的“停课不停学”教学中,据媒体报道,有的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安装监控摄像头,由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督促不自觉的学生提高居家学习效率。学校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在实践中也的确起到了一定效果。不过,作为学校和教师,也要注意一点,要提高在线学习效率,必须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这才是育人的根本所在。假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一旦离开受到严格监督的环境,他们就容易变得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适度利用技术手段督促学生,但更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点需要厘清。

不仅如此,在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职业最不可能消失”的相关预测中,教师被列为其中一种。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有灵魂和情感的职业,对学生因材施教,主要应该依靠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未来教师,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固然要培养学生掌握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会也不应被取代。

来源:(作者熊丙奇,原载《光明日报》,有删改)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