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李涛:“三个课堂”如何在学校落地?

发布时间: 2021-7-14 08:42 浏览次数: 3466


刘建林厅长是一位学者型厅长,面对新时代党对教育的要求,近期,他撰写了《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对陕西教育进行了系统性规划。阅读该文时,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这是刘厅长集课堂效率、课程开发、教育痛点等教育深层次问题研究下的思路创新,这种以“课中课后、校内校外”为一体化视角,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化背景的教育改造思路,对于陕西教育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给陕西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促使身为一线的我们在育人的道路上,不仅关注教室内的课堂质量,构建高效课堂;也关注学校内服务资源的多元化重组,从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同时关注知识经验在生活中的迁移与应用,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在以往的改革中,往往只关注教室内的课堂改革。教室内课堂结束后,很少有人系统性深入思考学校还能利用自己的哪些资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后服务,很少有人系统性思考孩子走出校门,哪些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助推孩子进行体验性、实践性学习。“三个课堂”的提出为我们架起了课堂、课后、校外一体化育人的桥梁,也促使我们站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下重新思考我们的职责。

面对“三个课堂”,我和我管理的学校进行了以下的思考与实践:

一、建构基于辩证统一思想下的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效课堂。

刘厅长的文章中指出,“第一课堂”的物态形式要重视教育教学方式变化,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条件下对智能教室和讨论式、探究式学习的需要。文章中“要重视”一词意义深远,既包含着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期待,又包含着辩证统一思想在实践层面的方法落实。的确如此,新课程改革是几十年来国家最大规模最深刻的改革,新课程提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至今日,真正能在辩证中既延承传统,又体现时代发展需求的好课堂并不是很多。日常教学中很多学校依然沿袭传统的串讲方式,忽视学生交流,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成长;有的区县片面理解政策要求,过度追求学生探究,过于限制老师讲授,导致课堂呈现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象。“第一课堂”的提出,引领教师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和辩证的角度关注课堂质量,引领教师从教学方式的角度和学生成长的角度观察课堂效率。在对“第一课堂”的研读中,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理论学习,如: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供的学习金字塔,以及日本佐藤学的合作学习,都是建立在“以生为本,关注学习方式改进”方面提出的理论。其次注重实践探究,在聚焦各学科素养要求的基础上,把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科基本课型相结合,推动课堂重难点学习过程中小组之内“说一说”“讲一讲”“辨一辨”“议一议”环节建构,不仅关注课堂中学生思维增值,也关注学生课堂参与量。前几日,西安小学教育联合体分校西安经开第一小学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切入点,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数学思维创新课堂”,网络观看人数达17万人,网络评论区中大量老师认为开阔了他们的教学视野,感谢这种创新性课堂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当然,“第一课堂”的真正落地,除需要一线工作者深入研究与实践外,还需要更高平台的展示、交流、评价、推广,从而让陕西“第一课堂”发出最强音,走出西北,走向全国。。

二、设置全体教师参与下的“专业+”多样化课后服务体系。

一直以来,因课后服务收费不够明确等问题,致使学校缺少课后服务热情。前一段时间陕西省教育厅出台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等文件,这一文件的出台为刘厅长提出的“第二课堂”提供了服务资金保障。在研读刘厅长的这篇文章时,我从中也获得了“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实施目标及多元内涵,即以校内场地为核心,深化学生在“第一课堂”所获得的间接认知,是基于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兴趣爱好培养、技能技术习得、身心健康锻炼而进行的素质拓展。

在深入研读刘厅长文章的基础上我认为学校可以采用“两重组三兼顾”实施策略,“两重组”指把全体教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科任教师,也就是体音美德信科老师,另一部分为语数英教师。第一部分教师大多有自己的特长,于是可以采用“专业+特长”下的课后服务实施定位,安排这部分教师在课后服务时间有效开展兴趣社团服务;第二部分教师受日常考试压力影响,大多有日常帮助学困生的习惯,缺少特长,于是可以采用“专业+作业帮扶+身心健康活动”的实施定位,即语数英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差异、辅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年级为单位,分批次进行学校特色化活动,如跳绳,篮球等。“三兼顾”指学生多元需求下的兼顾,即兼顾特长生发展,兼顾学生全员性身体锻炼,兼顾学生差异化辅导。

这一策略首先在西安小学分校经开一小得到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经开区教育局也把经开一小的课后服务措施作为优秀范例引领全区课后服务发展,并作为先进案例报送给西安市教育局。刘厅长的文章把家长和社会志愿者也纳入到“第二课堂”的服务体系。在家长和社会志愿者课堂建设方面,我所管理的学校也有零散的做法尝试,如:每月每班一次家长志愿者进课堂,每周一次部分企业志愿者进课堂等。但因受家长服务时间和企业服务时间限制,教学时间不能完全固定。所以此活动需和差异化辅导、分年级特色化活动等进行适时调整,以扎扎实实做好“第二课堂”服务,不断创设家长满意、学生喜爱的课后服务体系。

624日,白河县教研室及部分学校校长一行专门和我进行“第二课堂”实施策略研讨,了解了我的思考与做法后,认为非常适合农村校情,准备从九月份开始,以这样的模式在全县开启这一工作。

三、创设以多元开放为切入点的时间轴排列下的课外研学模式。

从刘厅长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场所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现阶段,面对安全压力,很多学校不愿意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及场馆体验等活动,致使现在的学生缺少体验与实践。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第三课堂”的提出,是站在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办学,是真正的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接班人的有效策略。

疫情之前,很多学校都会进行每年一次的省内、市内全校性研学活动或海外研学旅行,但常规性场馆学习、志愿服务等都还缺少体系建设,特别是劳动教育,虽有了一定的发展思路,但依然缺少体系化建设方案。面对刘厅长提出的“第三课堂”,我带领大家对学校前期的综合性活动进行了归类与整理,特别是对疫情后停滞的活动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学校实施“第三课堂”的方案。首先继续推行每周一次的家务劳动方案(家务劳动、社区劳动、社会劳动):即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家庭劳动(也倡导进行社区或社会劳动),并要求学生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展示劳动过程,每周每班评选劳动小明星,学期末纳入学校综合评价;然后是对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动”进行整理与提升,把以往进行的节日传统文化研习、学科实践活动、学科综合活动、志愿服务等统一纳入“第三课堂”中的“月”活动项目,每月实施、展示与评价;我所管理的学校也有自己的季度课程设计,每个季度都有博物馆学习、自然景观体验、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这一项目活动主要以家庭参与和同伴同行的方式进行。如六月中旬,学校六年级启动了“周秦汉唐”博物馆体验活动,要求学生以家庭为单位或同伴同行的方式走进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汉阳陵博物馆、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咸阳博物院等场馆,在了解所处朝代的基础上,至少探究一件物品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姜程煜同学在活动后这样写道“本次活动,我们以小组形式开展,不仅增进了友谊,还增长了知识,收获颇丰”,姜程煜的家长这样写道“孩子为完成本次活动,先期查阅了很多资料,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积极探讨,本次活动全部由他们自行组织完成,在丰富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也有很多家长提到希望学校多进行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这种以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为思想指南,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为时间课程表的周劳动、月德育实践、季场馆体验、年主题研学“第三课堂”实施策略,不仅是对每日执行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补充,也是对学校以往零散的“经验型课程”的归类与提升,更是刘厅长系统性课堂理念的深入落实,期待这一策略能给全省更多的学校以启示,从而产生更多的实施办法,促使“课堂革命”百花齐放,“陕西行动”掷地有声。

 来源:陕西省西安小学公众号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