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育信息化 新闻资讯 学术前沿

国外移动学习研究总结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19-5-6 16:44 浏览次数: 1823

本文由《数字教育》授权发布

作者:王丹 高东怀等

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促使移动学习大发展。移动学习在数字教育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并且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Elsevier 为文献来源数据库,以“mobile learning”和“M-learning”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使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检索文章进行基本情况分析和重点内容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学习进行展望并提出未来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技术;展望

移动学习是跨越多个情境的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支持非正式学习意义重大[1]。我国对于移动学习研究起步较晚,总结国外移动学习主要内容,有助于完善国内移动学习领域相关研究。目前已有许多学者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刘豫钧等[2]根据不同定义,提出了关于如何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几点看法,并结合大量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事实,展示移动学习目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郭绍青等[3]梳理了近年来国外移动学习的发展轨迹,分析了影响移动学习全面普及的主要因素,总结了移动学习系统资源开发的经验教训。华燕燕等[4]使用文献统计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进行研究。本文对Elsevier 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并分析,以分析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一、文献来源

本文以ScienceDirect 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数据库,以“mobile learning”和“M-learning”(移动学习)为关键词,发表时间不限,对移动学习领域相关文章进行搜索,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序。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来源于Computers & Education(《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s& Electrical Engineering(《计算机与电气工程》)、The Internetand Higher Education(《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等期刊的文章共159 篇。在通读全部文章摘要和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基本信息、研究主题及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研究主要内容分析

笔者通过通读全部文章摘要和阅读部分代表性文章全文,发现国外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移动学习实施可行性调查与分析研究

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实施之前,都需要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的态度,学习者和教育者的态度对移动学习系统的使用有决定性作用,分析教师和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使用态度有助于确定学习者和教育者是否准备好使用移动学习,还有助于确定移动学习的优势和劣势,促进移动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5]。通过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对移动学习态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者和教师对移动学习使用态度的研究及移动学习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1. 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使用态度研究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态度直接决定移动学习是否可以使用和推广。伊尔宛等人[6]使用调查问卷,调查了某理工学院机械专业的30 名学生。对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很积极地接受移动学习。

2. 教师对移动学习的认可度研究

胡赛因[7]调查了144 名教师,旨在了解未来英语教师如何使用移动技术进行学习,以及如何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尽管有障碍,他们还是希望在未来的英语课程中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无论是将移动设备用于自己学习还是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都对移动学习持积极的态度。

3. 移动学习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移动学习技术使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习者自身特征,比如年龄、性别、学习风格等。汉和申元洙[8]研究了韩国1604 名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等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影响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使用。另一方面是移动技术的实用性、可操作程度等。

(二)移动学习受众研究

移动学习的进行需要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辅助工具,不同年龄的群体对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且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操作灵活性等特征会影响不同学段学生移动学习的效果,通过统计文章研究对象,分析各阶段学生移动学习情况,为我国移动学习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在移动学习领域研究中, 研究对象包括大、中、小学生及研究生和教师,其中大学生占研究对象总体的53.7%,占比最高。相比中、小学生,大学生有更方便携带移动设备的条件,Educause 应用研究中心(ECAR)2012 年一项关于高校学生使用移动技术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目前正在将移动设备用于他们的课堂学习。此外,67%的受访学生表示移动技术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学习活动非常重要[9]。相对于高校学生,对基础教育学生的移动学习研究较少,分析认为基础教育是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阶段,学生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且这个阶段属于自主学习能力养成阶段,自主能力较弱,家长会因此而担心学生视力受损或沉迷于电子产品,移动设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家长和教师的管控, 如何减少或避免移动设备使用阻碍, 使移动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移动学习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移动设备的易用性和易访问性使其获得更广泛的使用,理解当前的移动学习并在未来对其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10]。可汗等[11]认为教育欠发达国家要克服M-learning 的挑战,需遵循教育先进国家的脚步。从国家层面的倡议、公共和个人伙伴关系、学习者和文化规范的特点、移动学习基础设施和使用意识这五个方面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促进移动学习发展。虽然移动学习技术优势已经较为明显展现,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戴安娜等[12]研究了现有研究人员关于移动学习安全措施的观点, 包括可靠性、信任度、隐私和安全性本身。此外还调查移动学习本身的基础设施和组件,以确定移动学习环境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移动学习的可持续性研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未来也需要更多学者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移动设备对教学的影响及其使用阻碍

随着移动技术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了解其在教学环境中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了解移动设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芭芭拉等[13]探讨了移动设备应用于教学的问题,认为设备拥有率越高,使用率越高,且移动设备的无障碍沟通和成本低等特点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陈泉和郑燕[14]研究了1999—2014年间发表的132 项研究成果,他们通过3 个问题来分析手机多任务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手机多任务如何损害学习?手机为什么会损害学习? 如何防止手机分心?主要分析了3 个因素:分心来源、分心目标及分心科目。由此得出,虽然移动设备用于教学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设备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且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但是如何解决移动设备的使用阻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五)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1.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游戏型移动学习模式

一些研究表明,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适合所有人的方式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转变。移动设备的使用增加了学生使用基于上下文感知的自适应和个性化移动学习系统的兴趣[15]。在全球范围内,游戏已占用很多人的很多时间,事实上已有教育者开始设计游戏化移动学习模式,基于游戏力学、游戏思维来吸引学习者,激励学习者并促进其学习。程和苏等[16]通过上下文感知移动学习环境来研究游戏学习方法如何影响科学学习效果,并解释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移动和游戏化技术用于植物学习过程可以实现比非游戏移动学习或传统教学更好的学习效果。

2. 移动学习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具有能够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优点,并且还可以无缝地集成到其他形式更广泛的学习体验中。这些形式鼓励学习者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吸取他人的观点,合作寻找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的解决方案,协助彼此发展认知技能和协作技能[17]。休斯顿等[18] 通过研究学生在三种不同的协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批判性思维和对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态度。结果认为移动学习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交互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3. 移动学习技术支持的语言学习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强交互性、高灵敏度和个性化等特征及各类学习应用数量日益增多,促进了语言学习逐渐从计算机辅助学习向移动设备辅助学习形式的发展[19]。目前已有学者使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增强现实功能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来指导学习者进行英语写作学习。李孔柱等[20] 设计一种移动学习工具, 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它提供两种类型的学习模式:一是学习者选择语法类别,工具提供简要说明和练习题;二是学生选择一个韩语句子并写出相应的英语句子,工具进行评估并提供教学反馈。移动设备目前已成为很有价值的语言学习工具。

(六)移动学习与医学教育和培训

医学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理论和原理, 还需要了解最新医学动态,掌握最新设备使用方法和医疗技术。但是在这个知识快速增长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1]。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体量大等特点应用于医学教育。现在移动技术也以其独有的特点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已有很多将移动学习用于医学教育和培训的案例,包括利用移动交互学习和诊断系统支持各学科的基于问题的教学(PBL),以及将移动设备作为学习工具,为偏远地区医生、护士的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移动学习技术都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作用,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

三、移动学习未来研究展望

(一)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移动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技术本身对教育没有多大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利用技术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让技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才是重要的。但是海伦等人[22]对2010—2015 年间关于学前教育的移动学习研究进行分析后认为,大多数的学习活动只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消费者, 而不是在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潜力后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如何利用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二)重视对教师和管理者的研究

技术是否能够促进教育的改革,是否能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的观念。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大部分研究调查学习者对移动技术的使用态度和影响其使用移动学习的因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使用持积极态度,且移动设备使用效果也已经得到验证,学生已经具备接受移动学习开展的条件[23]。但是只有少部分研究对教师如何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及移动技术对学习的影响进行调查,而对学校领导对移动学习的使用态度几乎没有研究。如果领导者没有正确认识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没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改变,信息技术很难发挥其作用和潜力,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对领导者和教师的研究。

(三)对移动学习与课堂教育的整合进行系统研究

移动学习为学习者创设了一种移动的、智能化的新型学习环境。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教室内外学习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学习工具。虽然目前有研究对教育中移动设备的使用进行了定性分析,但是对移动技术与教育整合的系统定量分析却是缺乏的[24]。对于移动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把移动技术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将其作为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激励工具。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技术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共享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四)移动学习可持续发展研究

移动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很多地方被使用。目前有大量研究者对相关人员对移动学习的看法及移动学习使用效果进行调查,比如加纳学者对教师对移动学习的看法和移动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美国学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高校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等等。但是对于影响移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何建立移动学习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未来需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移动学习的使用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提升移动学习的使用效果,推动移动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从研究的文章来看,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教育先进国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际移动学习的研究进行总结,吸收先进的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移动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雪峰, 杨现民. 移动学习: 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1):4-8.

[2] 刘豫钧, 鬲淑芳. 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 现代教育技术,2004,(03):12-16.

[3] 郭绍青, 黄建军, 袁庆飞. 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2011,(05):105-109.

[4] 华燕燕, 李浩君. 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统计与定量分析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3,(02):42-47.

[5][9]Mostafa Al-Emran,HATEM M ELSHERIF,Khaled Shaalan. Investigating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e of Mobil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S0747-5632),2016,(56):93-102.

[6]IRWAN MAHAZIR I,NORAZAH M N,RIDAWAN C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eptance of Mobile Learning for AutoCAD Course and Learning Style in Polytechnic[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S1877-0428),2013,(102):177-187.

[7]Huseyin Oz.Prospective English Teachers’Ownership and Usage of Mobile Devices as M-learning Tool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S1877-0428),2014,(141):1031-1041.

[8]Insook Han,Won Sug Shin.The Use of a Mobil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Online Students[J].Computers & Education(S0360-1315),2016,(102): 79-89.

[10]Idris Göksu,Bünyamin Atici.Need for 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ies and Opportuniti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S1877-0428),2013,(103):685-694.

[11]Asharul Islam Khan, Hafedh Al-Shihi,Zuhoor Abdullah Al-khanjari,et al.Mobile Learning (M-Learning) Adoption in the Middle East: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ducationally Advanced Countries [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S0736-5853),2015,32(4): 909-920.

[12]Farrah Diana Saiful Bahry,Norizan Anwar,Noraizan Amran,etal.Conceptualizing Security Measures on Mobile Learning for Malaysi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S1877-0428),2015,(176):1083-1088.

[13]BARBARA C GLACKIN,ROY W RODENHISER,Brooke Herzog.A Library and the Disciplines:A Collaborative Project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Books and Mobile Devices on Student Learning[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S0099-1333),2014,40(3-4): 299-306.

[14]Chen Quan,Zheng Yan.Does Multitasking with Mobile Phones Affect Learning? A Review[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0747-5632),2016,(54):34-42.

[15]Sergio Gómez,Panagiotis Zervas,DEMETRIOS G SAMPSON, et al.Context-aware Adaptive and Personalized Mobile Learning Delivery Supported by UoLmP[J].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S1319-1578),2014,26(1):47-61.

[16]Chung-Ho Su,Ching-Hsue Cheng.A Mobile Game-based Insect Learning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S1877-0428),2013,(103):42-50.

[17]HyunjeongLee,DavidParsons,GyuhyunKwon,etal.Cooperation Begins:Encourag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Cooperative Reciprocity Using a Mobile Learning Game[J].Computers & Education(S0360-1315),2016,(97):97-115.

[18]Houston Heflin,Jennifer Shewmaker,Jessica Nguyen. Impact of Mobile Technology on Student Attitudes, Engagement,and Learning[J].Computers & Education (S0360-1315),2017,(107):91-99.

[19]Yao-Ting Sung,Kuo-En Chang,Je-Ming Yang.How Effective are Mobile Devices for Language Learning?A Meta-analysis[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S1747-938X),2015,(16):68-84.

[20]Kong Joo Lee,Jee Eun Kim.A Mobile-based Learning Tool to Improve Writing Skills of Efl Learner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S1877-0428),2013,(106):112-119.

[21] 李晓. 在血液学教学中怎样应用现代技术[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2):54-56.

[22]Helen Crompton,Diane Burke,KRISTEN H GREGORY. The Use of Mobile Learning in PK-1 2 Education : A Systematic Review [J].Computers & Education (S0360-1315),2017,(110):51-63.

[23] 刘敏娜, 张倩苇. 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 回顾与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6):81-92.

[24]Yao-Ting Sung,Kuo-En Chang,Tzu-Chien Liu.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obile Devic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Students’Learning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 and Research Synthesis[J].Computers & Education (S0360-1315),2016,(94):252-275.

作者简介:王丹(1994— ),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高东怀(1965— ), 男,陕西大荔人,空军军医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与安全;宁玉文(1984— ),男,河南洛阳人,空军军医大学信息网络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

转载自:《数字教育》 2019年第1期(总第25期)域外观察栏目,页码:81-85。

来源: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 陕ICP备05001611号-10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5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返回顶部